當前位置:首頁> 行業資訊> 查看內容 |
“標準助推創新發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山東省一直將標準化建設作為政府采購監管的基礎工作,從制度完善、平臺建設、流程規范等方面入手,促進全省政府采購規則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在調研的基礎上,針對現實問題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一、政府采購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政府采購標準化是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落實“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推進政府采購標準化建設對于促進政府采購制度改革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自2018年起,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方案》《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等文件中,多次就政府采購標準化工作提出要求。特別是在當前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背景下,構建標準化政府采購管理體系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必由路徑。
(二)政府采購標準化是強化信息化建設、推進一體化融合的重要基礎。隨著預算一體化改革的全面推開,政府采購進入了與預算管理、國庫支付、績效管理等業務板塊的深度融合期。只有信息化系統與標準化建設齊頭并進,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政府采購全流程、全要素、全領域電子化,從而發揮“制度+技術”的集成優勢,打破信息孤島、數據煙囪、地區壁壘、市場分割,為加快建設政府采購制度打好信息化基礎。
(三)政府采購標準化是規范采購活動、提高政府采購效能的重要保障。通過建立政府采購標準化體系,統一標準政策和操作規范,推動采購規范化管理下沉基層、全面覆蓋,有助于提高采購項目的經濟效益、行政效益、公共服務效益,促進市場公開公平公正誠信以及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山東省政府采購標準化建設進展情況
近年來,山東省以標準化為基礎加快推進政府采購電子化全覆蓋,實現了省市縣三級“預算—采購—支付”的財政業務橫向一體化、“意向公開—采購計劃—采購公告—專家抽取—成交公告—合同公開—驗收公開”的基礎業務縱向一體化,形成了以系統平臺為中心、監管與交易緊密結合、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格局。
(一)筑牢基點,推進制度改革。堅持系統規劃、分步推進,強化問題導向和績效管理,圍繞夯實采購人主體責任、強化代理機構執業規范、規范政府采購專家管理、維護供應商合法權益、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提高財政部門監管水平等方面出臺規范文件,為加快構建采購主體職責清晰、交易規則高效、政策功能完備、監督機制健全、技術支撐先進的現代政府采購制度明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
(二)夯實支點,完善平臺建設。2018年起,統一了政府采購業務流程并內嵌到全省統一應用的信息化平臺中,初步實現了政府采購基礎業務縱向一體化、電子化,省市縣各級政府采購基礎業務在同一系統運行,全省2.2萬余個采購人、3000多個代理機構、2萬多名評審專家、160多個監管部門使用同一平臺辦理業務。2019年,建設政府采購網上商城并在全省推廣,商城全部信息采用結構化數據,商城底層搭建標準化商品庫,各采購模式使用標準化流程,其規范性和易用性吸引大量采購人和供應商。目前已累計入駐供應商2.4萬余家,上架產品涵蓋915個品目190余萬種,僅2022年上半年全省交易額就達到20億元(含自建分站),成為全省各級集中采購的主渠道。
(三)破解難點,規范流程標準。2020年,在標準化指引中發布了40個使用頻次較高的采購品目業務指引,以及對應品目的通用采購需求、采購合同、履約驗收書等詳細參考文本。2021年,為指導各級標準化組織采購活動,啟動編制《政府采購百問》、各主體業務手冊等,并編制政府采購數據規范,促進數據自由交互、系統集約整合。2022年,部分預算單位和代理機構開展了內控管理標準化、信息化探索,對業務流程、崗位職責、業務復核等實施在線管控。
三、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問題
一是流程存在差異。從調研情況看,不同地方對采購流程設置不同,在供應商報名和簽到、開標唱標等方面甚至存在一地一流程的現象,無形中增加了供應商跨區域競爭的難度。
二是要求存在差異。據了解,不同地方對采購過程中的工作要求、工作標準不盡相同,比如,有的監管機構事前審核采購文件,有的代理機構拒絕需求論證,有的采購人全部收取履約保證金等,影響了采購活動的規范性和監管效能。
三是理解存在差異。監管工作中發現,不同的主體對法規的理解存在不同,如競爭性談判小組的組成、競爭性磋商的磋商過程、非招標方式是否唱標等,導致執行差異較大,影響了采購方式對采購項目的支撐作用發揮。
(二)原因分析
一是標準化探索實踐不足?!吨腥A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和政府采購深改方案都對政府采購標準化提出了要求,但基層實踐發展相對較慢,大部分地方尚處于機械性轉發和落實模板的階段,對管理標準化、流程標準化、平臺標準化等內容的自主探索經驗不足。
二是專業人才培養力度不足。由于評審專家入庫條件低、采購單位和監管機構工作人員輪崗頻繁等原因,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難以滿足規范開展采購活動的需要。同時,因缺少專業的研究院所和高水平學術團隊,政府采購方面的理論應用和法律研究相對滯后,影響了政府采購高精尖人才隊伍的建設。
三是信息化支撐能力不足。政府采購信息化發展中,各地試點多、關注角度不同,導致各系統架構、功能、服務等存在較大差異,甚至形成信息孤島,難以適應信息化監管發展需要,迫切需要集約融合,提高信息化支撐能力。
四、對策建議
當前,山東政府采購標準化建設正穩步推進,得到市場監管部門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獲批列入山東省標準化戰略性重點項目。下步,政府采購標準化建設要進一步聚焦服務大局,強化標準化發展內生動力,將標準化理念貫徹到工作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充分發揮標準在引領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強科學謀劃。思想層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優化標準化治理結構,增強標準化治理效能,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府采購標準體系。制度層面。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為中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和部門規章為支撐,制定完善政府采購省級地方標準,將政府采購工作鏈上要素資源進行模塊化配置,形成指導各類主體開展政府采購工作的標準路徑指南,全面提升工作精準度、便利度和規范度。市場層面。推動建立良好的政府采購市場秩序,打造更加公開、公平、公正、規范、誠信、廉潔、高效的政府采購統一大市場。
(二)注重統籌兼顧。一是實現全鏈條覆蓋。建立涵蓋從管理機構和職責分工、政府采購預算與計劃管理、采購需求管理、采購文件編制、進口產品采購申請、政府采購信息公開、采購項目組織實施、詢問質疑答復和投訴處理到政府采購合同、履約驗收、檔案管理、績效管理以及信用管理和監督檢查等全部環節的標準化體系,形成對政府采購全周期閉環管理。二是實現全主體覆蓋。建立完善覆蓋政府采購監管部門、采購代理機構、采購人的工作機制,圍繞政府采購業務流程、要素配置、采購行為、平臺運行、數據協同等重點方面,提高政府采購工作效能。三是實現全層面覆蓋。堅持理論和實踐雙推進,既要完善政府采購標準化制度體系,深化細化法規制度、政策要求、實踐模式等,又要充分發揮科學理論指導實踐作用,形成規范各類主體開展政府采購工作的標準路徑指南,促進政府采購規范化發展。
(三)強化體系建設。一是建立基礎標準體系?;A標準是在政府采購中被普遍使用、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規范性條款,用于統一政府采購相關概念,解決基礎共性關鍵問題。要加強對組織形式、采購方式、項目類型、采購需求、采購計劃、采購組織、采購合同、項目編碼、項目公告、管理監督和政府采購信息化等內容的規范統一。二是建立業務標準體系。業務標準是在政府采購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業務主體的規范性條款,內容主要包括采購人業務標準、采購代理機構業務標準、供應商業務標準、評審專家業務標準及監管部門管理標準等。要通過推進業務標準建設,進一步規范工作流程,明確各環節、崗位業務規范。三是建立平臺標準體系。平臺標準是在政府采購過程中應用信息化平臺所涉及的規范性條款,主要包括交易類系統標準、管理類系統標準等內容。要加強政府采購全流程信息系統建設,明確系統功能要求、技術要求、接口規范,加快促進政府采購系統規范化。
(四)做強工作支撐。一是強化責任落實機制。壓實采購人主體責任,對預算單位政府采購標準化落實情況進行調研督導,通過標準化建設促進實現約束機制健全、權力運行規范、風險控制有力、監督問責到位。在全省范圍內建立標準實施信息反饋機制,通過宣貫培訓、解讀答疑等促進標準化體系落地,及時跟蹤標準實施效果,營造良好的政府采購標準化建設發展生態。二是健全溝通聯動機制。建立省市縣聯動模式,定期召開政府采購業務聯席會議,在政策落實、程序規范、內控管理等方面交流學習先進經驗,對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優秀案例和典型經驗進行總結提煉和宣傳推廣,實現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三是完善信息支持機制。按照《山東省“十四五”數字強省建設規劃》等文件要求,圍繞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在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方面進行申請數字強省標準建設項目,并同步建立標準更新機制,結合政府采購發展實際及發展趨勢不斷進行更新調整,實現山東省政府采購標準與實際發展的同步適應,保證標準的適用性和先進性。(山東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處)
公司地址:濟南市經十東路10567號 成城大廈A座 |
![]() 官方公眾號 |
電話:0531-83191882 郵箱:lczb2012@163.com | |
網站聲明 技術支持:山東科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Copyright ? 2023 山東省魯成招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8014730號-1 |